The ephemeral rustic, the ever-lasting peaceful
转瞬即逝的诧寂,恒久留存的平和
你好,我是邓阔博士,是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持执照咨询心理学家,提供中文和英文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在乔治亚州一所大学任职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
关于我:
我在中国大陆度过至关重要的童年和青春期,于17岁赴美,本科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大学心理学系。随后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大学深造,并在美国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完成全职临床实习,最终取得了咨询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来到乔治亚州的贝里学院/Berry College担任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一职,并在本地的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临床博士后的工作;同年,获得了阿拉巴马州的心理学家执照。个人生活方面,我热衷于学习各种语言,酷爱国际旅行和音乐,并曾在法国、摩洛哥、泰国、斯里兰卡和缅甸生活和进行志愿服务。
关于我的临床背景:
在过去八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曾在以下这些工作地点受训:包括面向大学生的美国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面向社会人士的社区门诊和私人执业。我也曾担任印第安纳大学咨询心理学旗下培训诊所的临床主管,在为期2年的时间里,为同窗提供临床督导和培训的工作。
在临床方面,我热衷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思维理念,使用的理论包括但不限于接受与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慈悲关注疗法(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 以及正念疗法 (Mindfulness based Therapy)。同时,我致力于为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和背景多样的来访提供心理服务,特别是亚裔/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国际学生、LGBTQ+群体和有色人种。
学术上,我的研究领域包括自杀方法/自杀遗书、积极心理学(比如正念和冥想,感恩理论)以及跨文化心理健康。同时教授心理咨询相关课程,比如心理咨询理论入门,多文化概述,积极心理学。
该如何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呢?
首先,用扫帚把地清理得一干二净。然后,摇晃其中一棵树,好让少许树叶掉落。
这,便是诧寂。
关于我的疗愈哲学:
在我的疗愈哲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学会拥抱“质朴自我/诧寂自我”,以发觉本心的力量,促进心理的治愈和个人的成长。
自我中的诧寂代表了我们最真实、未加修饰的本性,不受社会期望和现代责任的负累。通过与这种质朴的自我建立联系,我们可以触及一种更简单、更真实的存在方式,就像质朴美学所珍爱的那些返璞归真的物件一样。这个理念与中式禅宗的哲学相契合,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在无常中发现价值。
在心理治疗中,拥抱侘寂意味着认识并欣赏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自我的存在中的不完美和短暂性。这涉及到剥开我们在社会竞争中光鲜外表的层层包裹,揭示出内在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拥抱质朴自我和侘寂的原则,使我们在脆弱中找到力量,在不完美中发现美丽,在简单中获得韧性。通过这一过程,来访者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觉察,更好的情绪平衡,以及更深刻的意义和平和;如同一艘驳船启航,在风浪中,体会到随时可以下锚的稳定感。
